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選單開關

:::

最新消息

列印[另開新視窗]

【資源回收宣導】出國繼續做環保!當一個世界的「回收玩家」,原來國外這樣做分類

日期:111-01-22    資料來源:清潔隊


 
在臺灣,經常聽到外國人對臺灣垃圾車播放古典樂「給愛麗絲」而感到十分驚訝的故事,那是因為同樣的音樂,在國外令人想起的是可口童趣的「冰淇淋車」。相較於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臺灣垃圾車及資收車,其他國家倒垃圾的方式大多是將垃圾集中在指定區域,放入不同顏色的大桶子裡,等待垃圾處理公司來收取。
因此,在固定時間、提著垃圾、與鄰居們並肩等待、隨著古典旋律逐漸接近,這部映入眼簾的黃色垃圾車,便成為外國人津津樂道的臺灣經驗,知名Youtuber小貝的美國媽媽在體驗臺灣垃圾車的影片中分享:「這是一個非常適合跟鄰居一起聊天的時刻、很棒的社會活動;在美國是用三個很大的垃圾桶,每個禮拜一次把它推到路邊,垃圾車會來把垃圾桶抬起來,然後扔掉」。資源回收已經是全世界的人都在做的事,那究竟其他國家的資收分類,和我們有哪些一樣,哪些不一樣呢?本次回收玩家帶你瞭解各國資收項目,讓旅外的人們瞭解要如何進行分類,當個入境隨俗的世界「回收玩家」!
回收分類大不同,索取垃圾寶典第一要務 

 【資源回收宣導】

圖說:以臺北市資源回收摺頁為例,資源回收車每天都有指定的回收項目。(圖/臺北市政府)
在臺灣,公共場所大多有「一般垃圾」及「資源回收」兩種垃圾桶並列,方便市民進行簡易的垃圾分類,但同時在不同場域亦有不同程度的資收分類。以臺北市的家戶垃圾為例,可以非為一般垃圾、立體類(小家電、紙容器、乾淨保麗龍)、平面類(乾淨舊衣、廢書廢紙)及其他類(廢燈管、廢電池、廚餘)等四大項,倒垃圾時也必須注意當天資源回收車指定收取的項目,才不會因為拿錯類別而白跑一趟。各縣市政府環保局都會印製資源回收摺頁或居家手冊,供民眾參考使用。

 【資源回收宣導】

圖說:日本資源回收方式可依圖示簡易分為:三角形為寶特瓶、橢圓形為紙類、方形為塑膠類。(圖/林斯涵)
日本的公共空間則分為「鋁罐」、「寶特瓶」及「一般垃圾」或是「可燃」「不可燃」兩種,家庭垃圾則是分為「可燃垃圾」、「紙」、「塑膠」、「資源物」、「寶特瓶」、「特定品項」、「可埋垃圾」等七大類並搭配各種不同專用袋。相較於臺灣的一週資源回收摺頁,日本的資源回收細分程度已達「成冊」的境界並且需搭配「一年垃圾收集表」使用。
例如橫濱市垃圾寶典便提及:僅有一隻襪子屬於可燃物,若是兩隻,沒破還能左右腳搭配,那麼便可“升級”為舊衣料。因此在日本丟垃圾前務必確認包裝上的標誌,並詳閱當地的垃圾分類寶典,才不會因未依規定分類而被垃圾集中區拒收,甚至具名退回。
使用垃圾回收地下道前,更需仔細整理才能出發

 【資源回收宣導】

圖說:瑞典的瓶罐回收是藉由各超市設置的回收箱進行回收,每個瓶罐上面都有回收標價,將廢棄瓶罐投入後,機器列出明細,民眾即可向超市領取購買時所抵押的瓶罐費。機器藉由容器形狀及條碼辨識,因此,旅居國外時千萬不要把隨手一捏的習慣,帶出國喔!(圖/shutterstock)
全球回收率最高的瑞典,城市垃圾桶分為五大類,包括「無色玻璃」、「有色玻璃」、「塑膠瓶罐」、「紙類」及「一般垃圾」,並且為垃圾桶投入口重新設計,如將扔瓶罐的投入口設計成圓形小孔,扔硬紙盒和紙板的投入口設計成信封扁平狀,藉以提高亂丟垃圾的難度,也是另類的旅客防呆機制。家戶垃圾分類則增加為「可燃」、「不可燃」、「紙盒包裝」、「紙類」、「玻璃(有色/無色)」、「金屬製品」、「廚餘」、「廢燈管、電池」等。
1960年代瑞典開始推動「真空管道垃圾自動收集系統」處理居家垃圾,在地底下埋藏了大規模的垃圾運輸管線,地面上則分成了「廚餘」、「可燃燒」和「可回收」三個類別的垃圾桶,當這些在社區及街道上成群的垃圾搜集桶滿了,系統便會自動透過地下管線運送,將垃圾運到市郊外的垃圾處理廠,讓清運垃圾轉為地下化。
為保護地球環境,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資源回收。各國政府除推廣回收分類外,亦透過不同的稅賦方式,降低國民的垃圾量,例如:瑞典按月依垃圾量課徵垃圾稅、法國則在地產稅內徵收垃圾處理稅、臺灣非隨袋徵收的地區則是隨水費徵收垃圾處理費等,都是建立在民眾會為了盡量降低這些支出,而自然而然地做好垃圾的分類,提升資源回收率,並且主動減少垃圾的數量。科學地進行資收分類,將資源有效的循環利用,不僅能夠提高廢棄物的價值,也能降低對環境的傷害,進而逐步達成垃圾全回收、零廢棄之目標。


close